云南普洱茶網(www.puerlife.com)2011年12月23日資訊:有一條路,從遠古走到現在。有一根線,拴起過去和未來。”它就是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貫穿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于滇川向西藏輸入的物資以茶葉為大宗,以馬幫為運輸工具,因此這條商貿通道被后人稱為茶馬古道。據專家考證,茶馬古道興起于唐宋,繁榮于明清,興盛在民國,衰落于20世紀50年代。
茶馬古道包括了各地客商來云南茶區收購茶葉的很多條古道,它連接了包括臨滄、西雙版納、思茅、德宏等主要產茶區。廣義的茶馬古道穿越整個青藏高原,之后又延伸進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抵西亞、西非紅海岸,學界稱之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國古文明傳播的國際通道”,與享有盛譽的“絲綢之路”相提并論。
臨滄,作為這條悠悠古道上的一條支流,其茶產業尾隨著古道的興衰起落而生息發展。
明清“普洱茶名遍天下”臨滄茶產業進入鼎盛時期
明人謝肇淛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記載。1744年,普洱茶被清朝廷列為貢品,同時普洱茶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進貢中的新寵。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記》中寫道:“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更有“夏喝龍井冬飲普洱”的宮廷美談,同時為了配合貢茶的質和量的控制,明文規定“貢后方許民間販賣”。這時,普洱茶已風靡了全天下。
據史料記載,康熙四年(1665年),云南北勝州(今麗江市永勝縣)設立茶馬市場后,鳳慶茶葉產品開始流入麗江。麗江是茶馬古道進入西藏的最重要的一個通道,因此可以說,臨滄茶葉由此開始大規模進入古道馬幫。也就是在明清時期,普洱茶的種植、加工進入鼎盛時期。史書載:清道光至光緒初年(1821—1876年),每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云南,印度商旅馱運茶、膠(紫膠)者絡繹不絕,印度、緬甸、暹羅(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各國,均有商人來往于這條商路。這時期的茶馬古道異常興盛。而臨滄茶產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也正是在明清時期——“普洱茶名遍天下”的時候。
19世紀末,云南全省茶葉銷量達到1500噸。臨滄的茶葉種植也在明清時候達到高峰。雙江的“勐庫”大葉茶始種于光緒二十五年;鳳慶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知府琦璘大力倡導,每戶發茶籽一碗在鳳山種茶,很快鳳山各處布滿茶林,并進而發展成為云南產茶最多的縣。雙江和鳳慶很快成為下關茶廠加工沱茶、邊銷緊茶的重要原料產地。新茶區的大量涌現,使云南茶在1937年迎來一個黃金時期。全年共產茶4800噸。1940年,滇茶銷藏達到高峰,年銷1500噸。在此之前的1939年,滇茶出口也達到了高峰,年出口1600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臨滄茶產業迎來了輝煌鼎盛時期,改寫了云南只生產普洱茶的歷史。
1938年抗戰時期,為生產紅茶出口換取外匯支援抗戰,當時國內最好的茶葉專家之一馮紹裘先生受中國茶葉公司派遣,千里跋涉來到大后方,尋找上等茶葉試制紅茶。他來到云南茶區鳳慶后,激動異常地發現鳳慶的大葉種茶類似印度的阿薩姆種,極宜制造紅茶。于是采鳳山茶園鮮葉試制紅茶成功,開創了云南紅茶的千秋大業。馮紹裘先生在鳳慶創制的滇紅工夫茶,一時間贏得了具有“祁門紅茶之香氣,印錫紅茶之色澤”的美譽。當年,首批成箱300多擔滇紅茶,經香港富華公司轉銷倫敦開始,以滇紅茶為代表的臨滄茶葉就一直成為我國質量好、競爭力強、享有盛譽的出口產品。
也正因為這個意外的故事,滇紅茶和普洱茶一起,成為云南茶葉的品牌代表,臨滄也從一個僅僅生產普洱茶的產茶大市,進而成為新中國建立后云南省唯一的、國家指定的茶葉加工出口基地,其生產的滇紅茶數十年間行銷前蘇聯、波蘭、德國等東歐各國及西歐、北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鳳慶茶廠被國家指定為定點生產外事禮茶的基地。
可是,由于計劃經濟時期國家指定臨滄生產滇紅,而勐海、下關生產普洱茶,所以臨滄在普洱茶產業中長期處于原料供應地的地位。同時,依靠馬幫運輸茶葉的方式也沿襲了下來,據《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記載,雙江、臨滄(今臨翔區)、云縣、鳳慶的茶葉調撥運輸到下關,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使用馬幫,要經過8個馬站,需8天時間。
臨滄茶普洱茶的“味精”
在普洱茶的生產過程中,有這樣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云南盛產優質煙葉,于是,外省的許多卷煙企業在生產高檔優質卷煙的過程中,都要加入云南的煙葉以“提味”,而臨滄獨特的茶葉種植條件下生長出來的大葉種茶,由于其品質優良,茶味濃釅,常常成為一些傳統著名茶廠拼配生產普洱茶的“茶中味精”。臨滄茶還是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的。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