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普洱浪潮到來后,勐庫茶在茶界的聲譽日隆,因為普洱茶定義中就有: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當然,大葉種——我保留意見,云縣白鶯山,臨翔忙鹿茶都能做上好的普洱,但這之中就有中葉種。
臨滄是茶的原生地,茶種質資源的基因寶庫,中山大學張宏達先生作過鑒定分類,其中,所列7個地方優良品種,在普洱江湖上都是響當當的:勐庫茶、邦東茶、鳳山茶、忙肺茶、馬鞍山茶……這之中,尤以勐庫大葉茶名頭最大。其中,勐庫大葉種、勐海大葉種、鳳慶大葉種為國家級三大良種。1982年第一期、1985年第二期的《中國茶葉》,就分別以《勐庫大葉品種英豪》《勐庫大葉茶是云南大葉茶品種的正宗》加以贊譽。
1984年,全國茶樹品種委員會審定,并向全國推廣的52個“全國地方茶樹良種”品種中,勐庫大葉種名列第一,評審委員會的評語是:“云南大葉種的代表性品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雙江、鳳慶、昌寧、云縣、保山等縣(市)。建國以后,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等省區先后引種和推廣……產量一般比當地品種增長30%至50%。”
北回歸線上的雙江是茶的原生地。1997年當地農民在勐庫大雪山發現了上萬畝,近十萬株,距今已生長了25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古茶林分布在大雪山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上,其中1號大茶樹位于海拔2720米處,株高16.8米,基圍3.25米,胸圍3.1米,據專家考證,樹齡為2700年。
古茶林的發現,充滿著傳奇色彩,那一年,一場罕見的大雪落在大雪山上,覆蓋了山里所有的竹林,待殘雪消融,成片的竹林死去,當地的山民才發現這隱藏在大雪山深處的秘密。馬上,很多茶學專家和植物學家都被吸引到了這里。經多次考察,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被專家一致認為是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廣、種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野生茶樹所處地是原生的自然植被,保存非常完好,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且自然更新力強”“該地區未發生過生物侵襲,植物組群處在最原始、最封閉狀態,植物遺傳性也最穩定。所以勐庫野生大茶樹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大理茶種”,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是世界茶樹起源中心之一,這片古茶的存在給研究者留下了很多難解之秘。如此規模的古茶樹林,為何在雪山沉寂千年?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如果說是人工栽培,究竟又是哪個民族?在何時所為?如果它是野生的,為何又成片成林,像規劃過一樣?
關于古茶林,當地布朗人有一個傳說:諸葛亮南征,帶兵進入大雪山,安營扎寨,睡前諸葛亮吩咐大家,頭向東方,這樣可借助法力走出森林,但士兵們很快進入夢鄉,沒聽到諸葛亮早上出發的號令,臨走,諸葛亮便把茶樹種在山上留給他們做生活之用。于是,大雪山上便有了這些古茶林。諸葛亮作為茶的始祖的神話,在瀾滄江中下游的很多少數民族中都廣為流傳。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大雪山茶,一般也就指勐庫大雪山茶。事實上,臨滄有三座大雪山,除了勐庫大雪山,還有臨翔邦東大雪山和永德大雪山,每一座大雪山都有自己杰出的代表茶品:邦東有昔歸、永德有忙肺。勐庫大雪山茶具有有勐庫種的鮮明特點,香型特殊、野性中帶蘭香,微苦、回甘轉甜。純正的勐庫大雪山茶,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現已不能采摘。
勐庫大葉種早在清朝和民國年間就被廣泛地引種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雙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莊發的女兒嫁給順寧土司,送茶籽數百斤,在順寧繁殖,被稱為“源頭種”。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云縣茶房士紳石竣從勐庫購進茶籽30馱,在茶房種植。清光緒年間,順寧知府琦璘派人從勐庫買回大葉種茶籽3000斤,植于鳳山。宣統二年(1910),永康(今永德、鎮康)州牧從勐庫引進茶苗分發農戶種植。
雙江是茶種質資源的基因寶庫,種茶歷史悠久,明朝中后期,勐庫茶就以條索肥碩、芽片披毫、滋味濃爽回甘而盛名天下的了。近年普洱浪潮再起,勐庫更是“地以茶顯,茶以地名”。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